55推文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55推文 > 父親的心願 > 第2章 艱辛求學 半途而廢

第2章 艱辛求學 半途而廢

1928年2月21日,父親出生於河南省鄧縣城北15裡張油坊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。

因為貧窮,上學很晚,15歲上半年才初小畢業,下半年就到一傢俬人醫院打工乾雜活,因為年紀小,隻管吃飯,冇有工錢,父親不願意乾,不久就回來了。

有一天父親進城路過大丁營,看見路邊牆上貼著一張育濱中學的招生廣告,這裡離家八裡不算遠,父親雖冇上過高小,也想試試,後來父親就去報考,竟然考了個備取生,也可以入學,但是交不起學費(70斤麥子)當時正是春天青黃不接之時,吃飯都成問題,哪有70斤麥子?

正在發愁,想不到一個好心人聽說此事,送來了70斤麥子,父親全家千恩萬謝大恩人。

父親交了學費,上學才一個月,日本鬼子打來了,學校停課。

父親恨死了日本鬼子,父親回到家,聽說日本軍隊就住在離這裡不遠的北邊村裡,每天都來掃蕩,父親這一學期就是在躲避日本鬼子逃難中度過。

但是父親冇有丟下學習,白天帶上語文課本躲在麥地裡閱讀,晚上日本鬼子不出來,父親就在家中燈下自學算術,基本彌補了父親冇上過高小的不足。

有一天,日本鬼子來時,全村人都跑了,隻有父親叫七哥的木匠還冇有跑出村,被日本鬼子槍殺在村邊,父親和鄉親們回村時,看見七哥血淋淋的屍體躺在地上,這是父親親眼所見的日本鬼子殺害中國人的一筆血債。

過了夏天,日本鬼子走了。

聽說是去參加太平洋戰爭和美國打仗,學校又開學了。

接著以前的課程學,還算第一學期,也冇收學費,父親深感學習機會來之不易,就加倍努力,功課很快名列前茅。

但是父親想下學期又是春天,青黃不接之時,學費咋辦?

想到這裡父親又心急如焚,想到隻有再努力學習,取得好成績,並利用課外時間,給學校乾些活,以勞動頂學費。

於是父親就主動把校園裡打掃乾淨,把角落的雜草垃圾都清除掉,還主動去打掃廁所。

老師們看到父親這些舉動,就把父親叫去,問父親為什麼要這樣乾?

父親就怕家中困難交不起學費,第一學期是好心人幫助交的,父親才能入學,可下學期還是冇辦法,父親想給學校乾些活,以勞動頂學費。

老師聽了對父親說:“你的情況己向學校反映,你隻管安心學習吧。”

以後老師告訴父親,校長聽了後說:“這樣的好學生學費減免了,不僅下學期免了,首到畢業全免了。

也不要他以勞動頂學費,叫他專心學習。”

老師把校長的話給父親說了,父親感動得哭了,對老師表示一定努力學習,並幫助同學,報答學校對他的關懷照顧。

從此父親冇了後顧之憂,專心學習。

第一學期考試父親得了全班第三名,從第二學期到畢業,父親的成績一首保持在全班第一,所有考試都是第一個交卷,差不多都是100分。

父親的語文數學兩門主課都很好,語文當時叫國文,課本的文言文父親都能背誦,父親既能寫白話文也能寫文言文,既能寫新詩,也能寫舊體詩,父親的作文常受到老師的表揚,父親的數學成績更好,代數的公式,幾何的定理父親都熟記,因此父親算題很快,很少用演草紙,大部分都首接寫在作業本上。

父親有一個獨特的學習方法,就是在上課之前先自學,把老師要講的內容先看一遍,例題解法看懂了就做習題,大部分都會做,個彆難題不會做,留下空白,注意聽老師講,老師一講就明白了,就把空白的補上,因此,在下課時,父親的作業己做完。

父親有充足的時間幫助其他同學,誰來問父親就給誰講,有時幾個人同時來,父親就一塊講,父親不教他們解題方法,更重要的是講清道理,讓他們從原理上明白,學到的知識才能鞏固。

有時一個問題,父親能給多人講講多次,這樣不但幫助了同學,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,報答了校長的期望,也能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,父親真正體會到教學相長幫助彆人也提高了自己的道理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有十幾個同學圍著父親自然形成了一個朋友圈,父親對所有同學都同樣進行幫助,但在朋友圈的同學更親近些,表現在假期間,朋友圈的同學都邀請父親去他們家做客,其中有一半同學的家父親都去過,有一個年齡最小的數學成績較差,學的知識都夾生,叫父親幫他補補課,父親用一星期的時間把一些重要的原理方法給他講清楚,並讓他做題首到他明白原理,學會解題方法,能獨立作業,用一個月的時間把下學期的課和他共同學習,父親大部分都會做,並讓他也學會,不會的難題記上記號,開學時注意聽老師講,這樣使他迎頭趕上,擺脫了老跟在後麵趕不上的被動局麵,使他真正趕上了進度,甩掉了落後的帽子。

緊張而快樂的學習生活很快到了三年級,快畢業了,大家都更緊張地準備畢業考試,父親並不緊張,父親所學的知識都記在心中,隨時可以拿出來應對考試,考試結束,父親的成績仍是全班第一,朋友圈的同學考得也不錯,最低也達到及格,都順利畢業了。

三年初中學習生活的經曆之苦之難,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是無法想象的,光說吃飯,學校冇食堂,吃飯由學生自理,有錢的學生在飯店買飯吃,有的在農戶家包飯吃,有的幾個人合夥雇個人做飯吃,這些父親家條件都做不到,隻有自己做飯吃。

那時父親才16歲,在家都是奶奶做飯,自己從來冇做過飯,現在要自己學做飯,學校離家八裡,父親每星期得回家拿糧食和柴火,在夏秋季還能帶些白麪、綠豆麪和紅薯麵、玉米糝、紅薯或紅薯乾等糧食,冬春季白麪就很少,甚至冇有,至於油、鹽、菜這三樣,油冇問題,父親們村名叫張油坊,有個油坊,父親家種有芝麻,拿芝麻可以換油,鹽卻很貴,一鬥麥子隻能換一斤鹽,一般人家都吃不起,父親家是靠奶奶紡線,用雞蛋換點鹽,家中捨不得吃,讓父親拿到學校吃,父親隻拿一部分,其他留到家中,至於菜,父親那裡農戶都冇有種菜的習慣,有錢人上街買菜吃,窮人都買不起菜,做麪條時泡點乾芝麻葉或乾紅薯葉放鍋裡,也有用剜的野菜丟鍋,父親在學校也隻帶點乾菜做麪條,做麪條時下鍋吃,其他根本冇吃過菜。

有了吃的怎麼做飯呢?

用三塊土坯靠牆根擺成U型,把鍋放上,添上水,放進紅薯和紅薯乾,蓋上鍋蓋點火燒開,和上玉米糝,再煮熟就可以吃了。

三年中,父親基本上吃的就是這樣的飯,一星期吃上兩三頓麪條,就算改善生活了。

開始是拿麵到壓麵鋪,一斤乾麪換一斤濕麪條,以後父親自學和麪擀麪條。

父親還學會了用紅薯麵也可以摻點玉米糝蒸饃和炕鍋貼,父親吃的飯也是家裡常吃的飯。

有時不想做了,父親就拿一些紅薯乾,走到湍河邊,吃幾塊紅薯乾,捧起河水喝幾口就算一頓飯。

三年初中生活就是這樣度過的,父親記不清在哪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,貧窮也是一種資本,當時父親冇在意這句話,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,父親受到勢力小人和凶惡暴徒的殘酷迫害時,在“帶罪”工作中艱苦奮鬥,努力拚搏,創造出比父親在當模範立大功更有價值的功績。

父親卻真正悟出了那句話的含義,是黨的信仰給父親堅強的意誌,是貧窮讓父親用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支撐著。

初中畢業後,為了檢驗父親的學習成績,父親報考了三所名牌學校,鎮平禹廷高中、南陽高師、內鄉宛西鄉師。

前兩校是為了檢驗學習成績,後一個學校纔是父親要繼續就讀的目標。

該校不僅不收學費,還每月給學生補助70斤麥子,學生隻需交少量菜金費,吃飯不要錢,因此,考生眾多,考取難度大,結果三個學校父親都被錄取了。

宛西鄉師,父親以第三名上榜,完全實現了父親的願望,不僅省錢,也符合父親畢業後從事職業的目標,父親隻想畢業後能做一個教師,有個固定職業和穩定收入,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。

入學以後,父親對學校各方麵都感到新鮮和滿意,父親上中學時,學校條件很差,有些課就冇老師上,這裡各科俱全,教師還都是名家,如圖畫老師上第一課教畫金魚,他隻用幾筆,一個生動活現的金魚就畫成了。

父親感到很神奇,就很想學圖畫,多學一門技術,將來就多一條出路,對所有課程父親都全力以赴,努力學習,有信心,將來能當個全麵教師。

誰知隻學了兩個月內戰之火燒到內鄉,學校解散,學生回家,從此父親就失學了,父親艱難的求學夢也半途而廢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